43 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才正式决定的
第三,如若在古城会议上已经做出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,会议结束在茅坪设立了后方医院和留守处之后,为什么要继续南下,毛泽东率部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,从茅坪附近的大垅到湖南酃县的十都、水口、下村,再到江西遂川的营盘圩、戴家埔、大汾和井冈山,西南面的荆竹山、大井,历时一个多月,行程千里,于10月27日到茨坪,11月初又回到茅坪呢?
第四,1927年10月19日,余洒度在给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报告中写道:“军至湘南岳(酃)县与桂东县交界之处,度即被派赴湘、鄂来作报告,并请示机宜。”还写道:“紧急时必退桂东汝城(桂阳)等县。”这报告说明,工农革命军到酃县的水口以前并没有决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,否则余洒度何必来湘、鄂“请示机宜”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情况紧急时“必退桂东汝城(桂阳)等县”。
第五,1936年,毛泽东在同埃德加·斯诺谈话时,曾谈到有关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。他说:1928年4月,朱德来到井冈山,我们的队伍会了师。我们一同制订了一个计划,要建立一个包括6个县的苏区,逐步地稳定并巩固湘赣粤边区的共产党政权,并以此为根据地,向更广大的地区发展。这个战略同党组织的建议相反,它幻想得到迅速的发展。
毛泽东这段自述说明,直到1928年4月,他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后,才制订了一个建立包括6个县的苏区,并以此为根据地,但湖南省委不同意。为了得到中央和湖南省委的认可或批准,毛泽东于1928年5月2日在永新再次给中央写信。信中说:以宁冈为中心,罗霄山脉政权之建立,党之强有力,军力去造就,实现湘赣两省之革命根据地之一。此理毛同志等业已累次呈明在案,由湘南特委转湖南省委转中央,多次未见奉准驳明文。毛泽东的这封信说明,到1928年5月2日,中央和湖南省委仍未批准在湘赣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。
第六,陈毅于1929年9月1日所写的《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》,也可证实古城会议尚未做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。此报告说:秋收暴动失败后,毛部被迫向南移至宁冈,复得当时绿林(洪会)首领袁文才、王佐之帮助,乃留在井冈山附近各县游击……从1928年4月至7月,这一时期四军初成立……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。
第七,对于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后才正式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,1929年12月25日《杨克敏关于湘赣边区情况的综合报告》说得更清楚。他说:边界自毛部去春(1928年)自湖南与朱德会合后,确定了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政权的决心,因为鉴于过去军队没有一个根据地,流寇似的东闯西窜,得不到一个休养的机会,军队感觉十分疲劳,而甚难解决的,就是伤兵的安置问题,要找一个军事根据地,必须用力量去建立一个割据区域,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很好的军事根据地,于是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,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政权,为朱毛当时惟一的工作和企图,于是伟大的奋斗和激烈的斗争,一幕一幕地开展起来了。
上述情况充分说明,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,是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才正式决定的。在此之前,毛泽东曾多次向中央和湖南省委写报告,提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,但未得到认可和批准。在这种情况下,毛泽东只好做有关的准备工作,正如毛泽东所说:在军队内部,朱德和我不得不同两种倾向做斗争:第一种是要立即进攻长沙,这我们认为是冒险主义;第二种是要向南撤退到广东境内,这我们认为是“退却逃跑主义”。我们当时认为,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二:分田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。我们要武装群众来加速这一进程。